從小便對繪畫感興趣的中原千尋,三歲時已開始握著畫筆、模仿父親所畫的東西;
中學時的她,在素描本上透過漫畫的方式創作,並將自己的作品分享給朋友們看。
2012年,正準備就讀研究所的中原千尋,在一場大阪的酒店博覽會中,與傳承藝術中心的張逸羣先生偶遇結識,從那以後便逐漸開始了在藝術圈的活動。
中原千尋筆下天馬行空、豐富繽紛的角色世界,取自於她對生活的覺察以及自身的反思。
「我會從當時、當年所旅行的地方、對我來說重要的人生經歷,又或者以夢境為出發點來發想創作......」
而中原千尋在靈感湧現的時候,會立刻將腦中的小故事、顏色、或是特定的單詞記錄下來,
這樣的習慣使她隨時保持敏銳、反覆咀嚼靈感。
此外,中原千尋也會藉由長時間面對自己的內心,來孕育創作題材,
於是在她的畫作中,總是充滿著寓意以及對生活的體悟。
中原千尋表示自己的每一幅作品她都很喜歡,
而其中最令她鍾愛的,是在她二十三歲時創作的《兩種選擇》。
這幅作品使用了《螞蟻和蚱蜢》的童話故事作為題材,從發想、創作到完成,大約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。
當時仍青澀的中原正煩惱著:「自己是否真的能以繪畫為生?」
回憶起當時的種種,
中原千尋分享:「如今看到這幅作品,還是會清晰地喚起當時的情感。」
在中原千尋的作品中,角色與角色之間並不存在主從關係、沒有主配角之分。
「在我的作品中,會出現眾多的人物角色,但是他們之中並沒有主角。這個是我的一大特色。」
如同我們生命中會遇見的許多人,每個人都獨一無二,且同等重要。
而在創作的過程中,她會訓練自己反覆思考:
「為什麼我會選擇這個主題或者這個人物呢?對於自己來說為什麼非他不可呢?」
對她來說,這是貫徹創作核心的問題。
「繪畫是不可能光靠『享受繪畫的快樂』去完成的。」
從小到大都持續創作的中原千尋,也會遇到創作的瓶頸。
而她面對瓶頸的方式,是讓自己暫時休息、轉移注意力。
「我會什麼都不去做、不去想。有時會一次睡二十個小時以上、在外面跑跑步或者稍微去旅行、欣賞許多美麗的東西。」
將自己的思緒淨空、重整以後,中原便重新拾起畫筆、回到創作的道路上。
「現在的我還不到藝術家,是一個還遠未成熟的畫家。」中原千尋謙虛地說道。
年僅31歲的她目前已累積了大量的作品,讓我們一同期待著,
充滿創作能量、獨具想法的她,未來將會持續創作出怎樣的畫中世界吧!
個展經歷 -
2021
【中原千尋 創藝無限】信義新天地A11 轉角藝術。台北
2019
Art Central 香港
【中原千尋的奇幻異想世界】 中國美術學院。杭州
2015
【誰在訴說被遺忘的故事】傳承藝術中心。臺北
【熱鬧的沉默】京都
2014
【從黃昏開始】長野
【尋找跳起的地方】大阪
參展經歷 -
自2012年加入傳承藝術中心經紀代理藝術家旗下開始:
2012-2020屆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
2015-2020屆 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
2015-2021屆 台南藝術博覽會
2015-2020屆 台中藝術博覽會
2016-2020屆 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
2018-2019屆 上海藝術博覽會
2018-2019屆 藝術北京
2018-2019屆 北京城市藝術博覽會
2020-2021屆 WHAAAAAT’S 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
2015、2019屆 深圳藝術博覽會
2017屆 高雄藝術博覽會
2018屆 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
2018屆 南京揚子當代藝術博覽會
2018屆 廣州秋季國際藝術博覽會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